圖、文:Crystal
每當到訪懷舊冰室/扒房,翻開餐牌時,總會發現不少趣怪的食物名,純看中文字,會猜不透是什麼食物,反而看看英文翻譯,倒會明白是什麼,其實這都是老香港的飲食文化特色呢!
60年代的香港,開始流行西餐廳、扒房、冰室等。為方便華人點選西式食物,餐廳會將食物的英語發音,以粵語諧音作食物的命名。有時更以香港人口味、消費力等作出變化,造就各種富香港特色的食物!
「唂咕」是懷舊西餐廳常見飲品,驟看外表與朱古力相近,會認為「唂咕」=「朱古力」,但餐牌上其實有分「唂咕」和「朱古力」兩種,究竟它們有什麼分別?「唂咕」又是什麼呢?
「唂咕」為英語「Cocoa」的諧音而命名,「Cocoa」實為可可豆,具獨特的香氣,是朱古力的主要原材料。根據老一輩所說,由於當年朱古力沖劑較昂貴,為讓大眾可品嚐朱古力的香氣,以成本較便宜的可可粉沖水代替,以「唂咕」/「荷蘭唂咕」命名。(是因荷蘭出產?還是如荷蘭水般由荷蘭船入口?暫不得而知。)
「唂咕」、「朱古力」的分別就像黑朱古力和牛奶朱古力的一樣,前者濃郁苦澀;後者香甜濃滑。「唂咕」是直接純可可粉沖水砂糖調味,而「朱古力」沖劑則含可可粉、奶精、糖等調配。
大眾普遍較喜歡香甜濃滑的「朱古力」,亦隨著社會發展,港人的消費力及選擇亦愈來愈多,「華田」、「可力」等新飲品加入,「唂咕」漸漸被開始被遺忘,不少餐廳亦開始沒再售賣。
現時還有售賣「唂咕」的餐廳經已愈來愈少,即使新式仿懷舊餐廳售賣的「唂咕」有些亦加入花奶作調味,失去原有濃郁苦澀的味道。只能到訪具歷史的懷舊西餐廳、冰室,用上殘舊卻保溫力高的厚瓦杯,嚐一口純可可的香氣,回味一下小時候的味道,或許你會覺得像吃苦瓜一樣,多了一份回甘的餘韻!
你又喜歡喝什麼懷舊飲品呢?
【本土生活體驗旅遊專業證書】
http://bit.ly/20UsSGu
分享此文:
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(在新視窗中開啟)
分享到 WhatsApp(在新視窗中開啟)
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(在新視窗中開啟)
電子郵件
喜歡 正在載入...